8月15日,五礦信托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資產管理研究中心正式發布《高凈值人群投資行為報告》。
發布會以“理性決策 科學配置”為主題,引導投資人關注科學資產配置對穿越周期和市場波動的意義,克服非理性行為偏差對財富效應的弱化,并呼吁財富機構識別不同類型投資人的差異化特征,從而為其制定科學精準的服務方案,實現超越市場的收益。
據了解,此次五礦信托聯合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從數據分析到報告修訂完成歷時9個月,累計調研8808個樣本,展示了行業轉型期間高凈值人群投資趨勢和變化規律。
五礦信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卓表示,探討投資行為對財富管理的影響,既有學術研究價值,又具實踐指導意義,啟發行業耕耘者進行深度思考,也為客戶提供了科學投資的視角,共同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隨著國家金融改革步伐的堅定邁進,堅守合規底線、穩健經營的企業,一定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金融機構也只有充分的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充分利他,才能達成自我價值的實現”
五礦信托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何飛分享了發起此項課題的初心。他表示,“客戶在投資鏈條中,會經歷諸多信息不對稱。了解投資的底層邏輯,能引導我們打開信息與認知盲盒,提高投資勝率。而幫助投資者提高認知,實現超越周期的收益,這是我們提供服務的起點,也是服務的終點?!?。
隨著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資管新規》的實施,市場非標轉標業務占比顯著提升,投資者財富管理需求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同時帶來了財富管理行業的深度調整與轉型。
在此背景下,報告針對趨勢性交易、過度交易、投資分散不足、處置效應以及對波動的反應5種典型行為進行剖析,驗證了投資者應理性決策和科學配置,而對理性決策的理解有時會違反常識,需要加以鑒別和認知。
此外,從高凈值投資者行為趨勢中不難發現,當前驅動投資者交易的因素更加多元。企業財富的不斷增長、養老金的資金缺口、對單一資產的過度依賴、財富代際轉移等場景下,投資者對金融服務的功能性要求也在提高。
對財富管理機構而言,對高凈值投資者行為理解越深刻,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也將更精準,更定制化,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多場景需求。這也預示著財富管理服務需要科學的資產配置體系來支撐,以客戶需求為驅動的財富機構將成為市場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