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泰勒
大家早上好,昨夜,全球又見證歷史了,瑞銀收購瑞信這個爛攤子了。
瑞銀超30億美元收購瑞士信貸
就在昨夜,金融危機以來最重大的全球銀行業合并。
昨夜北京時間凌晨兩點半,瑞士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瑞士央行宣布,瑞銀今天宣布收購瑞信。
瑞士央行表示,將提供大量流動性援助,以支持瑞銀收購瑞士信貸。瑞士央行稱瑞銀和瑞信兩家銀行都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瑞士央行的現有便利工具。
瑞士政府還表示,將向瑞銀提供90億瑞士法郎的擔保,以穩定交易完成之前的市場狀況。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批準兩家銀行的合并計劃。瑞士財長表示最高目標是保護瑞士金融中心地位和經濟。消息稱摩根大通正在為交易提供咨詢服務。
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表示,央行的舉措將為收購提供充足的流動性,當局還將和美聯儲以及英國審慎監管局進行協調。如果交易中,瑞銀收購的某些資產的潛在損失超過了特定閾值,瑞士聯邦政府還將為這些損失提供擔保。
瑞士央行表示,這次收購是在瑞士聯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構Finma和瑞士央行的支持下實現的。
瑞士央行表示,瑞士央行可以向瑞信提供高達1000億瑞士法郎的流動性援助貸款,并提供聯邦違約擔保。
瑞士金融監管局稱,瑞銀收購瑞信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瑞士信貸存在流動性不足的風險。
瑞士財長表示,與瑞信和瑞銀的首次談判于3月15日開始,政府在四天內就瑞信問題舉行了四場會議。優先考慮瑞士的利益,一旦瑞信破產將會產生嚴重后果,政府的這個解決方案能穩定瑞信和金融市場,此舉是根據緊急法作出的決定。政府對于瑞信無法自行解決危機“感到遺憾”,客戶已經失去了對瑞信的信任。這筆交易的風險比其他情況要低,能夠奠定穩定性的基礎。
瑞銀集團主席Colm Kelleher表示,瑞銀以每股0.76瑞郎、總價30億瑞郎的價格收購瑞信。瑞信股東將以22.48股瑞信股票換取1股瑞銀股票,瑞信和瑞銀的合并將于2023年底完成。瑞銀計劃削減瑞信的投資銀行業務。瑞銀和瑞信的交易創造了一個擁有5萬億美元投資資產的財富管理公司。將繼續擔任合并后實體的主席,合并將在未經股東批準的情況下完成,將繼續雇用瑞信員工。
瑞士財長強調,這不是救助,這是一個商業解決方案。我們真的想避免實施救助。瑞信破產對瑞士經濟的代價將會是巨大的。瑞信的破產將會給瑞銀和其他銀行以及國際上帶來巨大的附帶損害和連帶風險,
瑞士央行發布了聲明。聲明顯示,瑞銀今天宣布收購瑞信。在瑞士聯邦政府、瑞士金融市場監管機構FINMA和瑞士國家銀行的支持下,這次接管得以實現。通過瑞銀接管瑞信,我們已經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案,以確保金融穩定并保護瑞士經濟在這種特殊情況下的利益。兩家銀行都可以無限制地使用瑞士國家銀行現有的設施,根據“貨幣政策工具指南”從瑞士國家銀行獲得流動性。
瑞士國家銀行履行了其為促進金融體系穩定而承擔的任務,并將繼續與聯邦政府和FINMA密切合作。
稍早前,據英國金融時報,知情人士稱,瑞銀已同意收購瑞信,并將出價提高至逾20億美元。瑞銀將以每股0.5瑞郎以上的價格購買瑞信的股票,用瑞銀的股票支付,該價格仍遠低于瑞信上周五1.86瑞郎的收盤價。
兩名知情人士表示,瑞銀將大幅收縮瑞信的投行業務,合并后的投行業務在合并后集團中的占比將不超過三分之一。
據華爾街日報周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瑞士央行向瑞銀集團提供了約1000億的流動性,以幫助其接手瑞士信貸集團的業務。關于流動性提議的細節無法得知,但這是瑞銀收購瑞信的談判的一部分。
20多億美元的價格,遠低于瑞士信貸周五收盤價,當日該銀行的估值約為74億瑞士法郎(約合80億美元)。
《金融時報》報道稱,這個計劃是由瑞士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Finma在籌劃,加快瑞銀對瑞信的收購。三名知情人士表示,瑞士正準備采取緊急措施,加快瑞銀對瑞信的收購。兩家銀行及其監管機構正急于在周一市場開盤前敲定合并交易。根據瑞士的監管規定,瑞銀通常需要給股東六周的時間就收購進行咨詢。知情人士表示,瑞銀已表示將采取緊急措施,以便跳過咨詢期,無需股東投票就能通過交易。
知情人士稱,政府正在準備緊急措施以加快收購進程,并計劃制定立法,繞過瑞銀股東通常需要的六周咨詢期,以便立即敲定交易。
知情人士稱,該交易的框架由瑞士監管機構設計,旨在為該國的銀行系統提供最大的穩定性。瑞士當局已經獲得美國和歐洲相關監管機構的預先批準,預計它們將于今天發布協調聲明。
兩名知情人士表示,瑞銀將大幅縮減瑞士信貸的投行業務,使合并后的實體在合并后的集團中所占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
為什么這么著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監管機構之所以如此緊迫,是因為瑞士信貸的前景越來越黯淡。這位知情人士說,該銀行上周每天面臨高達100億美元的資金流出。監管機構擔心,如果不加以處理,該銀行將在下周資不抵債,他們擔心信心崩潰可能會蔓延到其他銀行。
而一開始,瑞銀提出只用十億美元買瑞信,不過,瑞信并不領情,拒絕了這個被收購計劃。知情人士透露,瑞信認為這個報價太低,會傷害持有股票的股東和員工。
3月15日,瑞信股價最高暴跌了30%,達到歷史最低點。這次股價暴跌十分關鍵,但它背后有幾個原因:
1、瑞信自身的問題,其在財務報告中披露內部監控有重大缺陷;
2、股東表態雪上加霜,瑞信的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表示不會向這家機構繼續增資助其脫困;
3、高度緊張的外部壞境,隨著硅谷銀行的倒閉,市場避險情緒嚴重,瑞信的麻煩更加劇了這種擔憂。
隨著瑞信暴跌,歐美股市的銀行股也都應聲大跌。關于“雷曼時刻”的討論再次甚囂塵上。
瑞士信貸近 167 年經營的終結將標志著自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銀行業最重要的時刻之一。這家總部位于瑞士蘇黎世的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成立于1856年,業務包括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和資產管理,而且業務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
從規模上講,瑞信的體量更是硅谷銀行無法比擬。即便經歷大量資金外流和連續虧損,瑞信管理的資產規模依然超過1萬億瑞士法郎,相當于1.1萬億美元,或者7.5萬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一系列丑聞一直圍繞著瑞信,其股價一直在因此下跌。這些丑聞包括逃稅、洗錢、格林希爾資本(Greensill Capital)破產,以及首席執行官的不斷更換。
2021年,瑞信將掌管的100億美元的投資基金,用于Greensill的供應鏈融資貸款項目。然而,Greensill的破產給了瑞信沉重一擊,100億美元的投資僅追回了70億美元。
同年3月,震驚華爾街的對沖基金Archegos Capital的爆倉事件又將瑞信推上了風口浪尖,基金經理Bill Hwang單日虧損超百億美元、被稱為“史上最大單日虧損”。瑞信在這場風波中損失是所有貸款銀行中最慘烈的,估計超過了55億美元。
此外,瑞信被瑞士聯邦刑事法院裁定有罪,因其在一起涉及保加利亞販毒團伙的歷史案件中未能制止客戶洗錢。瑞信因此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銀行。
瑞士信貸的規模和對全球經濟的潛在影響遠大于美國地區性銀行,這迫使瑞士監管機構想方設法將該國最大的兩家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截至 2022 年底,這家瑞士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約為雷曼兄弟倒閉時的兩倍,約為 5300 億瑞士法郎。它在全球范圍內的聯系也更加緊密,擁有多個國際子公司——這使得對瑞士信貸的情況進行有序管理變得更加重要。
瑞士信貸在 2022 年第四季度損失了約 38% 的存款,并在上周初延遲發布的年度報告中透露,資金外流仍未逆轉。該公司報告稱,2022 年全年凈虧損為 73 億瑞士法郎,并預計 2023 年將進一步“大幅”虧損。
瑞銀 (UBS) 和瑞士信貸 (Credit Suisse) 的全球總部位于蘇黎世,相距僅 300 碼,但這兩家銀行的命運最近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瑞銀的股價在過去兩年中上漲了 15%,2022 年的利潤為 76 億美元。根據 Refinitiv 的數據,該行周五的股票市值約為 650 億美元。
同期瑞士信貸股價下跌了 84%,去年虧損 79 億美元。截至上周末,它的價值僅為 80 億美元。
瑞士信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56 年,它的前身是 Schweizerische Kreditanstalt (SKA),成立該機構的目的是為瑞士的鐵路網絡擴張和工業化提供資金。
除了是瑞士第二大銀行之外,它還管理著世界上許多最富有人士的財富,并提供全球投資銀行服務。到 2022 年底,它擁有超過 50,000 名員工。